Loading...
为众多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全面质量解决方案
021-22066669
15721448899
首页
关于灿兰
检测项目
大气环境检测
水环境检测
竣工验收
三废检测
噪声震动检测
土壤检测
洁净室检测
公共场所检测
居室环境检测
集中式空调检测
饮用水检测
辐射检测
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检测
一次性卫生用品检测
固废检测
工作场所检测
油气回收检测
送检流程
监测与技术咨询
环保管家
排污许可证办理
在线对比检测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
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
集中式空调效果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环评竣工验收报告编制
VOC减排方案编制
客户案例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咨询
服务领域
技术咨询
监测项目
环保管家
新闻动态:
全国人大固废法修订草案
(二次审议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三章 工业固体废物
第五章 建筑业、农业等固体废物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九章 附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
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适用本法。
国家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
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实现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及相关活动无害化。
第五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担责的原则。
国家实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
度,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
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学校应当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知识普及教育。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现行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
,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的验收应当与对主体工程的验收同时进行。
)
第十八条
对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设
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十九条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
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向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及
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地点倾倒、堆放、贮存固体废物。
第二十条
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和
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利用、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第二十一条
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
贮存、处置的,应当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移出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商经接受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在规定期限内批准转移该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利用的,应当
报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移出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备案信息通报接受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
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
倒、堆放、处置。
第二十三条
国家逐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由国务院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商务、发展改革、海关等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海关发现疑似固体废物的进口货物,可以委托
专业机构开展属性鉴别,并根据鉴别结论依法管理。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工业固体废物、生活
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情况纳入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年度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二十六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环境执法机构和其他负
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有权对从事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等活动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实施现场检查,可以采取现场监测、采集样品、查阅或者复
制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相关的资料等措施。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应当出示证件。对现场检查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
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对违法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固体废物及设施、设备、场所、工具、物品予以查封、扣押:
(一)可能造成证据灭失、被隐匿或者非法转移的;
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
会公众开放设施,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程度。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举报。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
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举报方式向社会公布,方便公众举报。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
密;对实名举报并查证属实的,给予奖励。
举报人举报所在单位的,该单位不得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
或者其他方式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
第三章 工业固体废物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
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定期发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组织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工业固体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组织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等设施,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
第三十五条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业
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并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禁止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工业固体废物。
第四十二条
生活垃圾分类实行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
统筹、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符合本地实际
的分类方式,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
机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能力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
传,教育引导公众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督促和指导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改进燃料
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
程管理,避免过度包装,组织净菜上市,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建设城乡生
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设施,明确设施厂址,提高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促进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的产业化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社会服务体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回
收、分拣、打包网点,促进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
有条件的地方,城乡结合部或者人口密集的农村的生活垃
圾,可以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其他农村的生活垃圾,应当妥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第四十六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
当制定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运行规范,发布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做好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等主管部门应
当组织对城乡生活垃圾进行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具备条件的单位从事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
第四十八条
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生活
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义务,承担生活垃圾产生者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
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应当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起
示范带头作用。
第四十九条
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城乡生活垃圾,应当
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从生活垃圾中分类出的有害垃圾,属于危险废物的,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对其他有害垃圾应当妥善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第五十条
从事公共交通运输的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清扫、收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
第五十一条
从事城市新区开发、旧区改建和住宅小区开发
建设、村镇建设的单位,以及机场、码头、车站、公园、商店等公共设施、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卫生的规定,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生活垃圾公共转运、处置
设施与前款规定的收集设施的有效衔接,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融合。
第五十二条
从生活垃圾中回收的物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
用途或者标准使用,不得用于生产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
第五十三条
建设生活垃圾处置的设施、场所,应当符合国
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标准。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统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促进生活垃
圾处理设施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
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处置的设施、场所;
确有必要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的,应当经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商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五十四条
生活垃圾处置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
装使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将污染排放数据实时公开。监测设备应当与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
组织开展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置工作。
产生、收集厨余垃圾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厨余
垃圾交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禁止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利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厨余垃圾
饲喂畜禽。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产生者付费原
则,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根据本
地实际,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制定并公布差别化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
生活垃圾处理费应当用于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等。
第五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可以
对生活垃圾分类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五章 建筑业、农业等固体废物
第六十四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
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外卖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
国家鼓励和引导减少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应
用可循环、可降解、可替代产品。
第六十五条
旅游、餐饮等行业应当逐步推行不主动提供一
次性用品。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办公场所应当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的产品、设备和设施,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
第六十六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
处置单位应当安全处理处置污泥,保证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对污泥的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并报告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将污泥处理处置
设施纳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推动同步建设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与污水处理设施,鼓励协同处置,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和补偿范围应当覆盖污泥处置成本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成本。
第六十七条
禁止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城镇污水处
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和处理处置后的污泥。
禁止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泥进入农用
地。
第六十八条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适用本章规定;本
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
第六十九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
部门制定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方法、识别标志和鉴别单位管理要求。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应当动态调整。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和产生数
量,科学评估其环境风险,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信息化监管体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共享危险废物转移数据和信息。
第七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
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建设规划,科学评估危险废物处置需求,合理布局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确保本行政区域的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置。
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建设规划,应当征求有
关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专家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
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可以开展区域合作,统筹建设
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
第七十一条
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
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应当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七十二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前款所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
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已经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执行排污许可
管理制度的规定。
第七十三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
第七十四条
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
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
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贮存危险废物应当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
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贮
存危险废物不得超过一年;确需延长期限的,应当报经原批准经营许可证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六条
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
写、运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向危险废物移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
移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商经接受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及时批准转移该危险废物。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应当全程管控、提高效率,具体办法由国
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制定。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危险废物的,危险废物移出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批准信息通报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第七十七条
运输危险废物,应当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
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
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二)生活垃圾分类;
(四)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涉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其
他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应当优
先采购再生产品和可重复使用产品。
第八章 法律责任
(二)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
处的;
依照本法规定应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而未作出的,上级主管
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九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生态环境
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一)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
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公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的;
(二)生活垃圾处置单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使用监测
设备、实时监测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公开污染排放数据的;
(三)将列入限期淘汰名录被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的;
(四)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和其他
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利用、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
(五)擅自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
存、处置,或者贮存、处置未经批准转移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固体废物的;
(六)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利用未
报备案的;
(七)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工业固体废物,或者未
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造成工业固体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其他环境污染的;
(八)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未建立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并
如实记录的;
(九)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委托他人运输、
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
(十)贮存工业固体废物未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
护措施的;
(十一)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固体废物管理其他要求,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八项行为之一,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
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九项、第十项、第十一项行为之一,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七项行为,处所需处置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罚款不得低于十万元。
第九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以拖延、围堵、滞留执法人员
等方式拒绝、阻挠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由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九十七条
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
快递企业、外卖企业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邮政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八条
从事畜禽规模养殖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集、
贮存、利用、处置畜禽粪污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九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
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对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未进行跟踪、记录的,或者处理处置后的污泥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违反本法规定,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城镇污水处理
设施产生的污泥和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处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一百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淘汰
的设备,或者采用淘汰的生产工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提出意见,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一百零一条
尾矿、矸石、废石等矿业固体废物贮存设施
停止使用后,未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封场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一)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生活垃圾的;
(三)工程施工单位未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报备案,或者
不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
(四)工程施工单位擅自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过程
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或者不按照规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的;
(五)产生、收集厨余垃圾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按照
有关规定将厨余垃圾交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专业化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的;
(六)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利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厨余垃
圾饲喂畜禽的;
(七)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生活垃圾的。
(二)不按照国家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或者申报危险
废物有关资料的;
(三)擅自倾倒、堆放危险废物的;
第一百一十八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第一百二十条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下一篇:
新办排水证流程
News
新闻动态
营业执照
2023-07-25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2023-07-25
新办排水证流程
2022-08-13
一、形式标准1. 申请材料的复印件
全国人大固废法修订草案
2022-08-13
(二次审议稿)第一章总则第三章工